同时加大相关检测部门技术以及设备的成本投入,定期对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当地容易出现的一系列病虫害进行全面分析,开展有方向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学习国内外先进监测技术,购买监测工作涉及的精准仪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相关工作部门领导需进一步重视当前管理工作,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且促进森林资源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只有领导管理水平达到标准,才可以约束下层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
建立健全预测预报制度,培训技术员,并将他们确定为兼职森防员,全面负责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建立乡村级监测点,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样地并按时对其进行观察。聘用护林员为病虫害动态观察员。护林员发现林情异常时及时上报乡镇森防员,乡级森防员无法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县森防站,由森防站组织乡、村及群众开展防治事宜。形成以县站为中心,林业站为测报点,村护林员为林情观察员的“县、乡、村”三级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建成一支由专职检疫员、兼职森防员和护林员组成的监测队伍。层层签订责任制,根据各个地区容易爆发的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节点进行普查工作,按时上报各类报表、一般性普查报告、临时性专项调查报告,实现零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产地检疫登记制度,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加强对种苗、花卉、木材等产地的监管。按照《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做好产地检疫记录,检疫合格后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凭证办理调运检疫手续。对无《产地检疫合格证》的种苗花卉,一律不准调运,苗木不得用于造林绿化。
3.2 增强林木自身的抵抗能力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外来病虫害的干预,树木自身的抵抗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其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森林病虫害扩展与蔓延,需要提升当前森林树木自身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提高森林树木质量,保证森林经济效益。
①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在增加当地森林内部植物种植数量,丰富森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证森林大环境变得更为丰富。混交林相对于单一植株的森林,抵抗病虫害能力更高,可以抵御部分病虫害的侵袭;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措施提高树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给部分缺乏营养的树木进行检查与营养补充,提高其树木品质,使之有能力抵抗一定的病虫害干预。然后,林业工作人员在采伐森林树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林木的密集度,保证森林林木间隙适当,维持林木结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③林业工作人员需要有效改善当前森林卫生情况,保证森林环境卫生清洁度,净化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净能力。
3.3 强化林业部门之间的合作
由于当前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合作经验以及能力,导致工作缺乏整体性,为了保证整体工作质量,需要各个部门树立共同的工作目标,确保相互支持以及相互协作,共同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在具体开展防治工作之前,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协作,尽可能研究分析商量不同工作环节的细节,提高森林病虫害检测、反馈以及防治工作的效率,不仅如此,为了更好促进林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就需要加强当前的工作绩效激励机制管理。确保部门内部存在监督和问责制度的执行人员重视自身工作,避免存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积极且不作为的情况。要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发挥自身在森林资源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价值,在工作中逐渐提高每位工作人员人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3.4 加大对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增加当前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本投入,主要以“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资金来源管理制度开展工作,部分地区可以分析当地政府部门能力,结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森林病害防治、预报、检疫等相关工作质量,确保每一处需要资金支持的相关工作均可以得到设备以及技术投入。各级政府甚至可以创新集资方法,运用效益补偿制度,鼓励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与森林资源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存在正比关系,相关工人需要重视“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科学防控、促进健康”的工作原则,逐渐深化发展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均衡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持续发展森林的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网址: http://www.slgcbjb.cn/qikandaodu/2021/0708/518.html
上一篇: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策略
下一篇: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及实施要点探析